湖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主办单位:湖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 湖北省炎帝神农故里基金会
首页两会介绍工作动态文化交流炎黄论坛荆风楚韵春秋博览基金募集
< >
  • 随州炎帝神农故里新景区
  • 随州大洪山大慈恩寺金顶
  • 炎帝神农与长江文化研究会召开
  • 马敏会长在炎帝神农与长江文化研讨会上讲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我省第五届晒谱节省图启幕 小小家谱传承千年文化

作者:admin     阅览次数:1384      发布时间:2013-07-15

  昨日是农历六月六,传统“晒谱节”,由湖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谱牒文化分会与湖北省图书馆联合举办的我省第五届晒谱节,在省图启幕,近百部承载厚重历史的家谱争相“晒出”。
    江汉黄氏世谱、谢氏宗谱、吴氏庆余堂宗谱、吴越黄梅钱氏宗谱……一部部家谱中,藏着多少往事,又寄托了“江西填湖广”中多少移民对故土的眷恋!您知道
湖北人
600年前的故乡在何处吗?昨日,记者在晒谱节现场,就从不少老家谱的序言中发现端倪——不少湖北人祖上来自江西。
    “吾宗族自昭公祖由江西乐平迁来湖北,传至虞公此后繁衍分支,房系清晰”这是记者在祖籍新洲的周启志的《楚黄周氏宗谱》中发现的,来自孝感的胡昌英也结合《胡氏族谱》说,自己祖上来自江西筷子巷,他们老家祭祖时还保留着插一根筷子的习俗,就是为了不忘故土。
    “坐落鄱阳湖畔的江西瓦屑坝,是连接湖北的‘缘头’,八成湖北鄂东地区人是明初‘江西填湖广’时从江西迁徙而来。”华中农业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萧洪恩对那段迁徙史深有研究,他告诉记者,六百多年前的明初,由明太祖朱元璋下令的“移民”政策,让当时江西饶州瓦屑坝周边的几十万人背井离乡迁移到湖北。“北有山西大槐树,南有江西瓦屑坝”,‘瓦屑坝’与‘大槐树’并列成为中国八大移民圣地之首,不仅闻名遐迩,而且深深铭刻在移民者后代的记忆里。”
    萧洪恩还表示,不少俗语也是源自那段历史,如流传于全国各地的“解手”一词,人们皆认为它的起源与历史上的移民迁徙有关。当年官府在押解移民的过程中,用长绳串连着把移民们反捆起来,由于长途跋涉,途中经常有人要“方便”,只要说声“老爷,我解手”就明白了。

  如今,续修家谱、寻根问祖,渐渐掀起一股热潮。那么,这在当前社会有何意义?记者昨日采访了湖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方为民。
    方为民认为,家谱中承载了很多文化,不仅对当地人文风貌及历史变迁的了解具有重要参考意义,还蕴含着深刻的姓氏文化,比如宋朝所编的《百家姓》里是“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古代虽然姓赵的人不是最多,但第一大姓是赵,是因宋朝的皇帝姓赵;萧氏在历史上格外有名,是因为齐梁两朝的皇帝都出自于萧氏;“谭谈许谢”四大姓祖上也许都姓“姜”,是姜子牙的后代……
    随着年代的变迁,姓氏的排名也在不断变化,前不久,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历时两年对中国人姓氏进行大规模调查,“2013年百家姓”就此出炉,排名前十的分别是:李、王、张、刘、陈、杨、黄、赵、周、吴。而“李、张、陈”同样是湖北的大姓。
    据省炎黄文化研究会谱牒文化分会秘书长昌庆旭,我省续修、保护家谱工作起步较早,其中,方姓、谢姓等家谱编修工作做得较好,而方姓,还是最早出版全球统谱的姓氏之一。

TOP
返回

上一篇: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关文件精神
下一篇: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王正强同志率队赴神农架林区调研

栏目导航

  • 工作动态

热门信息排行

  • 1 我会认真传达贯彻中华...
  • 1 炎帝神农与耕读文化...
  • 1 我省召开炎帝神农与耕...
  • 1 国宝之乡
  • 1 会议通知
  • 1 五邑梨园多弟子(—)...
  • 1 陈非侬的戏剧人生
  • 1 剖腹明志的续范亭
  • 1 钱学森的三次激动
  • 1 他把爱倾注在现代陶瓷...

热门图文

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在线留言

联系电话:027-87230436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中北路101号 海山金谷1305室   邮编:430071

公司网址:http://www.chinayh.com/

版权所有 湖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     技术支持:武汉网讯互联 鄂ICP备20240789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