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文化与长江经济带发展学术研讨会在襄阳举行
作者:admin 阅览次数:1664 发布时间:2019-12-05
金秋九月,秋高气爽,文化古城,丹桂飘香。2019年9月17日至18日,由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省炎帝神农故里基金会主办,襄阳市社科联协办的“炎黄文化与长江经济带发展学术研讨会暨第七届中部六省炎黄文化论坛”在襄阳市举行。来自省社科院、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大学和湖南、河南、安徽、山西、江西炎黄文化研究团体的50多位嘉宾、论文作者代表及相关专家学者齐集古城襄阳,围绕会议主题,进行学术交流。
省委常委、襄阳市委书记李乐成会见与会代表,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任大援到会祝贺,省政协原常务副主席、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原会长丁凤英出席会议并讲话,襄阳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长胡和平代表市委、市政府致辞;省社科联主席、省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华中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马敏作主旨讲话;河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特邀顾问、河南省委宣传部原常务副部长常有功,安徽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陆勤毅,安徽省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沈葵,湖南省炎帝陵基金会办公室副主任宋慧玲,山西省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焦光善,江西省鹰潭市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张年荣等出席会议。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子林主持开幕式,副会长罗福惠、何晓明、王玉德分别主持研讨交流,副会长刘玉堂作学术总结。
任大援在讲话中,对这次会议的主题给予充分肯定后,重点就炎黄文化事业的着眼点强调了三个问题。一是要关注现实接地气。他以近几年我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展多项关注现实接地气活动为例,说明了这个问题的重要和可行。二是要提高眼界与境界,促进炎黄文化研究的理论深度。比如在上古炎黄时代的本体研究中,就要关注考古最新成果的研究,关注大历史的综合研究。三是炎黄事业队伍的自身建设。要按照“以学习为首,以研究为本,以服务为要,以发展为重,以创新为贵”的方针,守正笃实,久久为功,锲而不舍地抓好队伍建设,为炎黄文化研究这一长远事业的发展提供组织保证。
丁凤英在讲话中表示,受邀参加这次会议,见到远道而来的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的领导和兄弟省市及本省参会的一些老朋友、老熟人,心里很高兴;看到襄阳经济发展很快,城市面貌变化很大,产业襄阳、绿色襄阳、都市襄阳、文化襄阳建设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正在向名副其实的省域副中心和汉江经济带中心城市迈进,心里更是高兴。她强调,这次会议的主题是炎黄文化与长江经济带发展,这是一个很好的主题,完全符合中央和习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要求。炎黄文化是祖根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脉和灵魂,正确认识和处理炎黄文化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关系,充分发挥文化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的引领和激励作用,值得我们深入研讨。同时,丁凤英对省炎黄文化研究会近年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感到由衷高兴,并希望大家把这次会议开好,在炎黄文化研究工作上取得更大的成绩、作出新的贡献。
马敏在讲话中,就充分认识长江经济带发展及炎黄文化对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作用和意义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介绍了我省近年在炎黄文化研究及长江经济带文化研究方面的简要情况,谈了五点体会;并就进一步把长江经济带文化研究引向深入,从保护、整理开发遗址遗迹、史迹史料,开展专题研究,进行比较研究,加强综合研究和搭建一些大的平台,讲了五点意见。
为开好这次学术交流会,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省炎帝神农故里基金会会同河南、湖南、安徽、山西、江西五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的同志,一起作了多方面准备,特别是约请有关知名专家、学者撰写了一批优秀论文。会议共收到论文65篇,其中13名论文作者代表在会上作了发言交流。论文和发言质量普遍受到大家肯定。大家一致认为,长江经济带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和炎帝神农活动的主要区域,炎黄文化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精神动力。从事炎黄文化研究的同志,要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研究思考,深入研究和弘扬长江文化、炎黄文化,充分挖掘其所蕴含的知识价值、文化价值,在全社会营造知我长江、爱我长江、兴我长江的浓厚氛围,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
中部六省炎黄文化论坛自2013年由我省倡议主办以来,得到其他省有关方面的积极赞同和大力支持,每个省都主办了一届。实践证明,这一合作形式有利于整合力量、扩大视野、加强交流、增进友谊,开创了炎黄文化研究团体跨省横向联合开展研究与交流的新模式,促进了炎黄文化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
此次会议期间,还召开了中部六省炎黄文化研究团体负责人会议,相互介绍了情况,讨论研究了共同关心的问题。会议决定,下一届中部六省炎黄文化论坛由湖南省炎帝陵基金会、神农炎帝文化研究会主办,并举行了交接仪式。
襄阳市委、市政府及襄阳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对此次会议的召开给予了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