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丙申)年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黄陵县举行
倪晓钟等代表我会参加典礼
桥山巍峨,沮水流长。2016年4月4日,丙申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由中国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和陕西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在陕西省黄陵县举行。万余名海内外华夏儿女齐聚桥山黄帝陵,共同祭拜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轩辕黄帝。
受陕西省政府邀请,湖北省政协副主席刘善桥,湖北省炎帝故里基金会理事长倪晓钟、随州市政协副主席包毅国等同志代表湖北省参加了公祭典礼。
黄帝陵位于陕西黄陵县桥山之巅,世称“中华第一陵”。公祭黄帝陵起源于春秋时期,唐代被列为国家祭典。炎黄子孙清明祭祀黄帝,是同根同脉同文化的共识,彰显了炎黄子孙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
公祭典礼在有九五之尊含义的9时50分正式开始,现场集体肃立,击鼓鸣钟。在肃穆的乐曲声中,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家瑞、中国国务院侨办副主任谭天星与中国国民党原副主席詹春柏、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等人向轩辕黄帝敬献花篮。
各省区代表、港澳同胞代表、海外侨胞代表、台湾青年代表等也分别敬献花篮,向中华文明的始祖致敬。
陕西省代省长胡和平恭读祭文:赫奕我祖,人文之光。肇造吾华,大国泱泱。勋绩彪炳兮,懿德与日月同辉;惠泽绵延兮,福祚并江河共长。随后,在场参祭人员向轩辕黄帝像行三鞠躬礼。
典礼以“慎终追远、传承文明”为主旨,共有击鼓鸣钟、敬献花篮、恭读祭文、乐舞告祭等环节,其中乐舞告祭表达了中华儿女对始祖慎终追远,高山仰止之情。随后,一条长56米的“中华龙”随鼓乐之声缓缓升空,演绎“龙驭在天”,呈现“同祀共仰”的盛典。
丙申年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
暨海峡两岸炎帝神农文化高端论坛在随州隆重举行
我会作为承办单位之一 积极做好有关工作
6月1日(农历四月二十六),丙申年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暨拜谒炎帝神农大典在随州隆重举行。
全国政协副主席卢展工,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中国国民党荣誉副主席蒋孝严,中国文联副主席龙明彪,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副主席康晓萍,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希清,常务副会长常文光、任大援,副会长杜汝波等嘉宾出席大典。
省委书记李鸿忠,省长王国生,省政协主席张昌尔,省人大常务副主席李春明,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付德辉等省领导出席。
这天,荆楚大地普降暴雨,炎帝故里,大雨初歇,风清气爽。拜祖仪式共有九项议程。大典致辞。副省长甘荣坤主持仪式并致欢迎辞。他说,悠悠华夏五千年,炎帝神农泽流远。同根同源、来自海峡两岸的同胞和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代表齐聚烈山,意在同缅始祖功德,恭贺炎帝诞辰,敬天法祖,慎终追远,弘扬民族精神,践行五大理念,共同祈盼荆楚大地挺起长江经济带的脊梁,早日实现“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宏伟目标,共同祝愿中华民族早日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大典开幕。全国政协副主席卢展工宣布大典开幕。恭启圣门。省委书记李鸿忠、省长王国生共同开启炎帝神农大殿圣门。在庄严的音乐声中,人们向始祖致三献礼。点燃圣火。辛亥革命先驱黄兴曾孙黄柏禹,全国扶贫先进个人、十堰市张湾区花果街道花园村党支部书记王涛等共同点燃圣火。敬献花篮。各级领导和嘉宾分批敬献花篮。敬献高香。华人华侨、港澳台人士、文化界、企业界、宗教界等各界代表依次敬献高香。省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马敏作为我会代表敬献了高香。恭读颂祖文。炎帝子孙代表恭读《颂炎帝文》。共拜始祖。现场全体人员向炎帝神农鞠躬行拜谒礼。唱诵始祖。来自中国大陆和香港、澳门、台湾的四名年轻男歌手联袂演唱《炎帝颂》,表达了中华儿女对炎帝的感恩和敬仰。
今年的拜祖大典,既严格遵循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随州神农祭典”规则,又与时俱进增添了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暨辛亥革命105周年,五大发展理念,精准扶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时代新元素,贴近实际,鼓舞人心。
连续多年举办的寻根节,为海峡两岸同胞交流和海外华人华侨交流提供了重要平台,随州炎帝故里因此先后被国台办、中国侨联授予“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和“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称号。大典由国家台湾事务办公室、国家旅游局、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和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主题为“四海一家亲,共圆中国梦”。
6月1日下午,海峡两岸炎帝神农文化高端论坛在随州凤凰酒店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来自海内外的著名专家学者,纵说炎帝神农的文化内涵与时代精神,探讨炎帝神农文化,追思炎帝神农丰功伟绩,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
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张希清、常文光、任大援,副会长杜汝波,台湾佛光山常务副主持慧传法师,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海军政治部创作室主任、《乔家大院》作者及编剧朱秀海,台湾著名文化学者、社会活动家朱高正,解放军艺术学院原副院长朱向前,省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马敏,随州市长郄英才等出席论坛。任大援主持论坛。
省政协副主席张柏青致辞,他说,炎帝神农文化是湖北重要的特色文化资源,弘扬炎帝神农文化是湖北的责任担当。炎帝神农文化已经成为凝聚世界华人的文化纽带,加强了海峡两岸的交流和沟通,推动了湖北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我们将继续做大做强炎帝神农文化品牌,壮大湖北文化实力和竞争力,着力提升精神区位,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建成支点,走在前列”凝聚强大力量。
论坛上,慧传法师的《炎帝神农氏的人间佛教精神》,从佛教文化的角度分享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张颐武的《炎帝文化与全球时代》,把源远流长的炎帝文化与当今时代紧密结合,彰显了炎帝文化强大的时代意义;朱秀海的《彰显炎帝文化内涵,促进随州旅游发展》,阐释了文化与旅游融合的魅力,提出彰显炎帝文化内涵,促进随州旅游发展的构想;朱高正的《从炎帝谈当地文化自信的重建》,从炎帝神农的丰功伟绩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强调了炎黄子孙的强烈文化自信;朱向前的《从炎帝削桐作琴说起》,阐明炎帝神农不仅是农业文明的始祖,而且还开创了以音乐为代表的精神文明。专家学者们的演讲有深度、接地气,放大了炎帝神农精神的时代内涵。
本次论坛由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省人民政府主办,由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省炎黄文化研究会、随州市人民政府承办,随州日报社等单位根据今年寻根节组委会总体方案要求进行了组织实施。参加丙申年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的国际国内部分嘉宾,随州市直各部门负责人及学校师生等500余人参加论坛。
省炎黄文化研究会作为寻根节和论坛的承办单位之一,积极作好有关工作。研究会和炎帝神农故里基金会负责人参加了省政府召开的筹备会。我会副会长、部分常务理事马敏、倪晓钟、何晓明、李维武、韩东屏、蔡靖泉、王沫、刘纪兴、刘崇顺、胡真,基金会理事长倪晓钟、副理事长陈海斌、理事肖敏东,研究会副秘书长张执均、许建华等参加了寻根节和论坛。我会还邀请党的一大代表、革命烈士陈潭秋长子陈鹄和山西省、山西高平市、安徽省、湖南省、河北省、河南省、河南省新郑市、江西省鹰潭市和我省宜昌市、远安县、长阳县、恩施市的炎黄文化研究团体负责人参加了上述活动。
首届嫘祖文化节暨嫘祖文化论坛在远安隆重举行
4月21日至22日,首届湖北·远安嫘祖文化节暨嫘祖文化论坛在远安县隆重举行。
嫘祖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黄帝的正妃,是中华民族之母,也是养蚕缫丝的创始人。据史籍记载和传说,远安是嫘祖的故乡。远安的民众举办庙会,朝拜祭祀,已历经1400余年。远安县从1984年开始举办嫘祖庙会节,至今已举办33届。今年,远安将传统的嫘祖庙会改为首届湖北·远安嫘祖文化节,由省文化厅、省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宜昌市政府联合主办。来自两岸三地的8万余人齐聚嫘祖广场,共同祭拜嫘祖。
4月21日14时5分,祭拜嫘祖大典在嫘祖广场正式开始。锣鼓齐鸣,气势如虹,鸣礼炮9响,新落成的嫘祖汉白玉雕像高12米,基座长15米,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庄严神圣。
省委常委、宜昌市委书记黄楚平、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希清、原常务副会长鲁谆等参加祭拜大典,共同为新落成的嫘祖雕像揭幕并敬献花篮。
著名文化学者、武汉大学教授李敬一满怀深情恭读颂文:“…万里寻根,恭迎还乡。西陵北垭,荆山之阳。嫘祖归来,蚕种永光…”随后,来自两岸三地的嘉宾分别敬献花篮和高香,举行蚕妇祭拜嫘祖、乐舞敬拜嫘祖、祈福中华仪式。由45名身着丝绸上衣、头裹白巾的蚕妇,先后向嫘祖供奉祭品,祭拜嫘祖,祈求丰收。由400名群众组成的方阵共同表演《嫘祖颂》,用古朴典雅的歌舞表达了对嫘祖的敬意。40名青年舞起四条金龙,舞动生风,一震腾空,气势恢宏。顿时,祭拜广场上颂歌飞扬,礼花绽放,金龙吐水,香烟缭绕,丝带起舞,将祭拜大典推向了高潮。嫘祖文化是远安宝贵的文化资源,嫘祖文化节的举办,将历史遗留的财富与新时代赋予的机遇有机融合,为更好地弘扬和传承嫘祖文化搭建了更大更高的平台,是远安传承开发嫘祖文化的再起航。
嫘祖文化论坛以“同祖同源,同路同行”为主题,围绕嫘祖故里研究、远安嫘祖信俗研究、嫘祖与中国丝绸文化、嫘祖文化资源保护的传承与开发、嫘祖祭祀仪式研究、嫘祖文化的当代意义及传承与保护等课题,开展三场学术讨论。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北京大学历史文化研究所所长张希清、原常务副会长、光明日报原副总编鲁谆,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邹明华,民族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毛巧晖,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郑土有,台北教育大学教授方锡昌、高明智,马来西亚南方大学中文系主任詹杭伦等20余家研究机构及高校的40多名专家学者在论坛上发言或交流论文,与远安当地100多名嫘祖文化研究学者集聚一堂,共同交流嫘祖文化,探求嫘祖精神真谛。
与会专家学者指出,嫘祖辅佐黄帝,平息战乱,开创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嫘祖教民养蚕缫丝,解决了炎黄子孙穿衣的需求。在长期蚕桑生产和祭拜嫘祖过程当中,形成了丰富灿烂的嫘祖文化。嫘祖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嫘祖故里举办嫘祖文化论坛,不但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具有重大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
《史记·五帝本纪》:“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史记·楚世家》也说:“(顷襄王)二十年,秦将白起拔我西陵。”可见,古西陵属楚,近郢,位于今包括远安县在内的宜昌市。有关志书记载,远安苟家垭出产的“垭丝”,直到明代任为贡品。远安附近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甚多,出土有距今5000至7000年的陶纺轮以及骨针、骨锥等。远安民间嫘祖传说故事很多,嫘祖庙会历史久远传承至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各嫘祖文化遗存地都纷纷进行嫘祖文化的重构工作。远安县大手笔修建嫘祖文化广场,嫘祖文化博物馆,举办嫘祖文化节和论坛,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为嫘祖文化的传承弘扬作出了积极贡献。
省炎帝神农故里基金会理事长倪晓钟,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张执均参加了嫘祖文化节和嫘祖文化论坛
联系电话:027-87230436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中北路101号 海山金谷1305室 邮编:430071
版权所有 湖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 技术支持:武汉网讯互联 鄂ICP备2024078921号-1